
警惕!重庆军舰VR打外星人,爱国主义成廉价Cosplay?


重庆九龙坡“科旅融合”的新噱头:一场昂贵的爱国主义Cosplay?
重庆九龙坡区最近搞了个“科旅融合”项目,在建川海疆博览园里弄了个什么“天际之战”MR户外大空间。说白了,就是让游客戴上VR眼镜,在退役军舰上打外星人。这玩意儿,真能提升什么国防意识?还是只是地方政府为了拉动GDP,搞出来的一个花里胡哨的噱头?
166舰:从海上利器到沉浸式体验的廉价布景
166舰陈列。中国经济网记者宋雅静/摄
曾经驰骋海疆的166导弹驱逐舰,如今成了“国家一级文物”,摇身一变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平台”。不得不说,这转型确实够快。但问题是,让老百姓登上这艘退役的军舰,看看锈迹斑斑的炮筒,听听导游背诵几句官方宣传稿,就能激发爱国热情?未免把爱国主义想得太廉价了吧?更何况,现在还要加上VR眼镜,让大家在虚拟世界里打外星人。这到底是国防教育,还是大型Cosplay现场?把曾经保家卫国的利器,变成吸引眼球的布景,这真的是尊重历史吗?
MR技术:爱国主义教育的新瓶装旧酒
所谓的“天际之战”MR项目,说白了就是把VR技术和爱国主义教育硬凑到一起。戴上VR眼镜,你就能在军舰上看到UFO母舰、宇宙战机、机械怪兽。然后呢?你就能“化身为守护地球的战士”了?这种逻辑简直是匪夷所思。难道爱国主义是可以靠VR眼镜“沉浸式体验”出来的?真正的爱国主义,难道不是应该建立在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以及对未来的理性规划之上吗?靠打几个虚拟外星人,就能培养出合格的公民?这种爱国主义教育,未免也太简单粗暴了吧。
九龙坡的科旅融合:是创新还是换汤不换药?
九龙坡区号称要探索“科旅融合”的发展路径,但这个“天际之战”项目,真的能代表“科技+文旅”的融合创新吗?在我看来,这更像是把科技当成了一种营销手段。VR技术本身并没有问题,但如果只是把它当成吸引游客的噱头,而忽略了内容的深度和文化内涵,那这种“融合”就没有任何意义。说白了,这不过是换汤不换药,还是在靠老一套的旅游模式来圈钱。
夜间经济的诱惑:当爱国主义成为消费主义的燃料
渝隆文旅公司还计划结合景区的夜间灯光秀、主题展览等继续开发MR项目,进一步丰富游客夜间游览体验,提升景区附加值,促进夜间消费。看到没?这才是重点!什么爱国主义教育,什么国防意识,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拉动夜间经济。把爱国主义当成消费主义的燃料,这种做法真的合适吗?难道我们真的需要靠这种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只会让爱国主义变得越来越廉价。
“天际之战”:一场精心策划的文化入侵?
“天际之战”这个项目,表面上是科旅融合,是爱国主义教育,但仔细想想,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让我们在退役军舰上打的,不是假想敌,不是历史上的敌人,而是外星人。这背后,隐藏着什么?
董事长陈玲介绍。中国经济网记者宋雅静/摄
要知道,文化渗透往往是悄无声息的。它不会直接告诉你应该相信什么,不应该相信什么,而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你的价值观和认知。让我们在虚拟世界里对抗外星人,是不是也在暗示着,未来我们真正的威胁,来自于外部?是不是在转移我们对内部问题的注意力?
当然,我并不是说所有科幻作品都是文化入侵。好的科幻作品,可以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可以让我们反思自身,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但“天际之战”这种,把科幻元素简单粗暴地和爱国主义捆绑在一起,却缺乏深度和思考的项目,很难不让人怀疑其背后的真实目的。
更何况,这个项目是由“渝隆文旅公司”打造的。这家公司,说白了就是一家地方国企。地方国企搞这种意识形态宣传,真的合适吗?他们有足够的专业性和敏感性,来处理复杂的文化问题吗?还是说,他们只是为了完成KPI,为了迎合上级指示,而搞出来的又一个政绩工程?
我并不是反对爱国主义教育,但爱国主义教育,绝不能沦为一种空洞的口号,一种廉价的表演。真正的爱国主义,是建立在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刻理解之上的,是建立在对历史和现实的清醒认识之上的。靠打几个虚拟外星人,是培养不出真正的爱国者的。相反,这种简单粗暴的宣传,只会让爱国主义变得越来越可笑,越来越虚伪。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