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uthor

股债汇三杀!美国经济三重危机爆发,美元霸权岌岌可危?

股债汇三杀!美国经济三重危机爆发,美元霸权岌岌可危?摘要: 4 Alpha 本周核心觀點:搖搖欲墜的信心與看不見底的深淵市場綜述:三重危機並非偶然,恐慌正在蔓延這周的市場,簡直是一場災難片的預演。股債匯三殺,美股那點虛假的繁榮如同海...

4 Alpha 本周核心觀點:搖搖欲墜的信心與看不見底的深淵

市場綜述:三重危機並非偶然,恐慌正在蔓延

這周的市場,簡直是一場災難片的預演。股債匯三殺,美股那點虛假的繁榮如同海市蜃樓,一戳就破。美債收益率像脫缰的野马,直奔4.5%而去,簡直是瘋了!美元指數也跟著跳水,直接摜破100的心理防線。更諷刺的是,傳統的避險天堂——美元,這次居然也成了被拋棄的對象。黃金價格倒是水漲船高,突破3200美元/盎司,仿佛在嘲笑這個亂成一團的世界。

避險資產的分化,簡直是末日景象。黃金、日元、瑞郎這些避險貨幣瘋漲,說明大家對美元徹底沒了信心。曾經堅不可摧的美元避險地位,如今也開始動搖,這背後隱藏的是對美國經濟和政策的深深質疑。

經濟數據矛盾:滯脹幽靈在逼近,粉飾太平毫無意義

經濟數據更是讓人一頭霧水。CPI看似下滑,但那不過是汽油降價的假象。核心通脹,尤其是住房和食品這種老百姓賴以生存的必需品,依然居高不下,簡直是赤裸裸的打臉。PPI環比下跌0.4%,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這意味著需求正在萎縮,企業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壓縮。

更令人擔憂的是,特朗普政府加徵的關稅,其惡劣影響還沒有完全顯現出來。現在的數據,不過是暴風雨前的寧靜。市場的悲觀預期,已經提前開始發酵。

流動性危機顯現:美債拋售的死亡螺旋,誰能逃脫?

最讓人不寒而栗的是,美債市場正在上演一出“死亡螺旋”。長端債券價格暴跌,這直接導致抵押品價值縮水。那些玩高槓桿的對衝基金,為了自保,只能被迫拋售美債,這又進一步加劇了收益率的上行,簡直是惡性循環。

回購市場也開始告急。BGCR(廣義抵押回購利率)和SOFR(擔保隔夜融資利率)之間的利差不斷擴大,這說明抵押品融資成本正在飆升,市場的流動性正在分層,資金正在加速逃離高風險資產。

政策與外部風險:特朗普的關稅博弈,玩火自焚?

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簡直是火上澆油。雖然現在對華關稅有所緩和,但長期風險依然存在。更可怕的是,美國即將面臨美債再融資的懸崖。2025年,將有近9萬億美元的債務到期,如果外國持有者選擇拋售,那將給美國的流動性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說白了,特朗普政府就是在玩一場豪賭,但這次的賭注,卻是美國的國運。

下周展望:防御才是王道,捂緊錢包才是真理

市場轉向防御邏輯:美元信仰崩塌,避險才是硬道理

現在,市場的風向已經變了。別再相信什么“逢低買入”的鬼話,捂緊錢包,準備過冬才是正經事。美元的信用,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質疑。聰明的資金,已經開始轉向非美避險資產,比如黃金、日元、瑞郎。

滯脹交易將成為市場的主旋律。長端美債和高槓桿權益資產,都面臨著被拋售的風險。那些還在幻想牛市的人,該醒醒了。

關鍵監測指標:盯緊這些信號,才能活下去

下周,我們要密切關注以下幾個關鍵指標:

  • 美債流動性: 10年期美債收益率是否會突破5%?如果突破,那將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信號,意味著市場對美國的信心正在崩潰。
  • 中國持債變動: 中國是否會繼續拋售美債?這將直接影響美國的融資成本和流動性。
  • 日本央行匯率幹預: 日本央行是否會出手幹預匯率?這將直接影響日元的走勢和全球資金流動。
  • 高收益債利差: 高收益債利差是否會擴大?如果擴大,那意味著市場的風險偏好正在下降,信貸市場正在收縮。

盯緊這些指標,才能在風暴中找到一線生機。

資金逃離美國?債券拋售給出了什么信號?——危如累卵的美元霸權

一、本周宏觀回顧:暴風雨中的掙扎

1、市場綜述:

这周的金融市场简直是坐过山车,特朗普政府一会儿强硬,一会儿退让,把市场耍得团团转。虽然表面上给了除中国以外的国家90天的关税暂停期,但这不过是缓兵之计,贸易战的阴影依然挥之不去。如同我们上周预警的那样,政策变动再次引爆市场,这简直就是一场闹剧!目前,除了中国,关税税率降到了10%,而对中国的关税则飙升到145%。中国也不甘示弱,反手将对美关税提高到125%。这种互相伤害的戏码,何时是个头?

美股虚假繁荣,标普500指数周内涨幅5%,但这波动幅度也太吓人了。道琼斯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也分别上涨了5%以上,但这能持续吗?10年期国债继续暴跌,收益率飙升至4.47%,简直是疯了!长期债券抛售仍在继续,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美元指数更是跌破100大关,股债汇三杀,简直是三重打击!与之相反的是,现货黄金继续飙升至3200美元/盎司以上,周内涨幅超过5%,这说明大家都在寻求避险,对美国已经彻底失去了信心。

大宗商品也没好到哪里去,关税战升级,贸易萎缩预期压制原油需求,布伦特原油继续疲软,周内下跌5.5%至62美元/桶。铜价本周同样大幅下跌13%,创近期新低,这反映出全球经济的疲软态势。加密货币更是不堪,在上周与美股短暂背离后,本周比特币恢复了与美股的共振,价格继续被压制在8.5万美元以下,毫无起色。

2、经济数据分析:

本周继续关注特朗普关税情况以及CPI数据,但数据背后隐藏的真相,却令人担忧。

2.1 特朗普关税分析:

特朗普政府对关税做了一定程度的退让,看似有所缓和,实则暗藏杀机。基本关税税率调整为10%的水平,对中国的特定关税增加至145%,中国也相应增加对美关税至125%。这一系列操作,简直就是一场闹剧。

从本周的观察来看,关税宣布后,引发了全球的反应,一部分国家选择反制措施,如中国和欧洲。一部分则选择谈判,如日本、韩国和越南等。然而,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二者的贸易战升级依旧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震荡。当股市、债市和汇市接连大幅下跌逼近熊市之际,美国政府做出了退让,这不过是权宜之计,围绕贸易的关税战将进一步朝向缓和的方向,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高峰已经过去?我对此表示怀疑。

2.2 CPI 与 PPI:

本周的CPI数据意外下滑,但考虑到数据并不包含关税的冲击影响,市场反应反而更加悲观。这份数据是2020年5月以来的最弱数据,主要是汽油价格下降改善了整体CPI情况,然而住房和食品作为家庭最大的刚性负担,费用则分别上涨了0.3%和0.4%。核心CPI去看,除食品和能源外的所有商品价格指数上涨了0.1%,而2月份该指数上涨了0.2%;航空票价、机动车保险、二手车和卡车以及娱乐等指数是三月份下降的主要分项。

本周五,美国劳工部公布了PPI数据,经季节性调整后,3月份PPI指数环比下降0.4%,这也是新冠疫情以来,最低的月度环比增长。主因也是商品价格的下跌;能源价格和和食品价格略有下降,但扣除能源后的核心商品仍然上涨,表明关税输入性成本压力并没有放松;服务领域,对需求敏感的如运输、仓储、批发等明显萎缩,刚性服务则相对稳固。

简而言之,PPI的价格信号给出的结论是:供给端成本压力仍然存在,但需求端边际走弱的态势仍在强化,初步的显示出滞胀的早期信号,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从本周公布的CPI和PPI数据基本可以明确,在关税冲击及市场悲观预期下,需求端的萎缩和供给端成本刚性压力,一方面会压缩企业利润,影响经济表现;另一方面阻碍了通胀的顺畅下行,滞胀风险逐步在数据中开始显现。

3、流动性及利率:

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而言,本周美联储广义流动性继续边际回升到6.2万亿,同比已经回正。然而,本周的美元指数、美债市场则给出了另一个不妙的信号。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本周飙升,表明抛售风暴仍在持续,整体已上升到4.45%左右的高位。SOFR期限利率周内有所回升,这表明市场正在定价美联储或许会继续收紧货币政策,而不会尽快降息。这简直是对市场信心的又一次打击。

于此同时,进一步分析美元指数,则发现美债收益率的暴涨伴随着美元指数的大幅下跌。本周的异常在于,原本原油暴跌,通胀数据下降,会进一步压制美债收益率的上行,反而出现了股债汇三杀局面。美元指数更是跌破100关口,创下2023年7月新低,同时瑞士法郎和日元等传统避险货币则同步走强。

结合数据,进一步分析这种异常情况,则有以下结论。

1)在加征关税影响下,在滞胀风险初步显现的情况下,利率波动指数大幅飙升(Move Index),市场定价美联储 “higher for longer” 。长端国债收益率(如10/30年期)快速上行,而掉期利率受经济衰退预期压制,基差收窄甚至倒挂,叠加海外央行的抛售。长债价格快读下行触发以国债为抵押品的价值下降,对冲基金被迫抛售国债补仓,形成“下跌→抛售→再下跌”的螺旋。这种恶性循环,谁能逃脱?

更进一步,我们从对冲基金杠杆的融资端利率BGCR可以明显看出,3月中下旬到4月初,BGCR和SOFR之间的差异显著增大,尤其是在3月22日之后,BGCR(蓝色线)明显下跌,SOFR(绿色线)保持相对稳定。这表明市场可能在这一时间点经历了某种剧烈的流动性变化或市场情绪波动,导致基差交易压力上升,进一步引发了连环的平仓行为。

2)美元指数通常下跌源头来自美元流动性的宽松;美债收益率则表达为经济增速预期。然而本次美元指数和美债价格同步下跌(收益率上升)并不是由于美元流动性的显著宽松和经济增长的明显好转,而是在资产下跌过程中,资金纷纷离开美国去往日本和欧洲避险(日元、欧元和瑞士法郎汇率上升)。换句话说,传统的美元避险逻辑失效了,这简直是对美元霸权的又一次打击。

3)2025年的美债面临较大的再融资压力,约接近9万亿美元到期,6月份就有6万亿美元到期,所有的这些债务都必须通过再融资(借新还旧)进行偿还,而特朗普的关税一部分的含义则在于迫使他国购买美债,在目前的情景下,或许很难奏效。这会导致外国持有者出于避险需求,抛售美债。

事实上,从以上三点来看,当前的情况显然是市场对美元信用本身投下了不信任票。资金的避险迁移和债务风险再定价导致整个美债流动性出现一定的危机,这简直是对美元霸权的釜底抽薪。

二、下周宏观展望:风雨飘摇,如履薄冰

当前市场正在从“通胀担忧”转向“美元信用危机+滞胀”双重冲击,传统的股债负相关性正逐渐失效,需要关注以下几重风险:

1)关税压力下,滞胀风险初步显现:当前的经济数据,包括CPI和PPI,表明美国经济正面临滞胀的风险。需求端萎缩和供给端成本刚性压力并存,使得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同时使通胀难以快速回落。滞胀通常意味着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胀持续的困境,这对市场造成较大的不确定性。

2)债市压力的和美元流动性紧张: 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飙升至4.45%左右,表明债市抛售仍在继续,且长端债券价格进一步下行,触及了基差交易的压力,尤其是对于对冲基金等机构而言。这种局面可能导致更多的债务抛售和连锁反应,形成“下跌→抛售→再下跌”的螺旋效应,进一步加大市场的不稳定性。

3)美债再融资压力:美国面临巨大的美债再融资压力,约9万亿美元的债务将在未来几年到期,尤其是6月将有约6万亿美元到期。如何通过再融资偿还这些债务将是美国财政的重大挑战。特朗普关税政策可能试图迫使其他国家购买美债,但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可能难以取得预期效果,这可能导致外国持有者出于避险需求,抛售美债,进一步加剧市场风险。

基于前述的分析,我们的总体看法是:

  • 当前交易基准情形仍旧是防御模式为主。
  • 需要进一步关注滞胀格局演化,以评估经济增速是否会加速衰退或通胀回落不及预期的情景。
  • 继续关注美债的流动性危机,尤其是关注高收益率信用债市场是否也会受此影响。
  • 美元的弱势可能会继续影响全球市场,特别是在资金流动的全球化背景下,日元和瑞士法郎等避险货币的走强应予以关注。投资者应考虑如何调整对美元资产的配置,并关注外汇市场的动态。
  • 加密货币主要受美元影响,当前仍旧不具备充足的上行动力,当前的避险逻辑并不十分强劲,因此仍旧建议短期上持中立态度。
  • 需要关注关税的演变,若进一步放缓,或将提升提振风险偏好;若美债收益率上行突破5%,并不排除海外持有者继续抛售以及美联储出手干预,引发更深层次的信用危机。

下周关键的宏观数据:继续关注CPI、PPI、失业率等关键数据,这些数据将直接影响市场对美国经济的预期。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